close

洛神優格.png

繼昨天的桂花釀,今天又忍不住打洛神花釀的優格皂來試看看(當初去苗栗買了桂花跟洛神花釀,兩個都想試試)。

洛神花的花青素是天然的酸鹼指示劑,紅通通的洛神花蜜丟下去的那一刻,遇鹼瞬間變綠色,像皮蛋的顏色一樣。待皂化一陣子pH值下降後,皂體又回復淡淡的粉紅色了。

花青素也是天然的抗氧化劑,添加含有花青素的成分,能使皂的保存期限更長久。不過,花青素是很嬌貴的物質,在高溫下會分解而失去顏色與作用(我曾熱製液體鉀皂,添加紫草浸泡橄欖油,70多度C時攪一陣子顏色就消失了),因此打皂要控制好溫度。

配方使用椰子油、可可脂、乳油木果脂、米糠油、蓖麻油跟琉璃苣油,總油量300 g 搭配10 g的蜜與50 g的優格。(恕無法提供詳細比例喔!)

因為優格還算是流動固體,我沒有因此減少溶鹼的水份(如果加的是豆漿這種液體就要減少了),一樣以2.4倍的水溶鹼。

打到稍微濃湯狀時就加入事先秤好的優格與桂花蜜,蛋白質會加速Trace,所以不要等到快打完成才加入,容易Over trace喔。

 

入模後一開始是白白的,過沒多久就開始果凍了。

 

配方內含有蛋白質(牛奶、優格、豆漿等等)會使溫度升高,皂體容易產生果凍效應。

P_20190806_143416_vHDR_On_HP.jpg

剛打好的時候是米白色,由內而外產生了黑黑綠綠的果凍。

 

整顆果凍後一陣子,又開始慢慢變色。

P_20190806_144913_vHDR_On_HP.jpg

給大家看看整顆都是果凍是什麼樣子。小顆的散熱快,比較晚才果凍,但後來還是有果凍喔。

 

大約過了三小時左右,果凍效應就結束了,回復到皂體本身的顏色。

P_20190806_180013_vHDR_On_HP.jpg

真是神奇呢。跟昨天的優格皂一樣,幾小時後就已經硬到可以漂亮地脫模。

我想體驗看看他原本的味道,沒有另外加精油純露,本身就是皂的味道加淡淡的蛋白質味。

 

添加蛋白質(優格、牛奶、豆漿等等)之所以吸引人,是因為蛋白質在接觸到鹼液時,本身的大分子胜肽鏈結構會變性、降解,成為胺基酸片段(也就是很夯的胺基酸皂啦~)。

胺基酸用在皮膚有保濕、修復的效果,而花蜜則是有些微量元素與維他命等等的物質,總體來說應是對皮膚不錯的。

 

晾皂一個月後再補洗感囉!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製皂記錄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ng 的頭像
    Ling

    Ling

    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